好的习惯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但是习惯并不是靠一天两天养成的。
它来自于对理想的坚定追求,来自于长期严格的自律。
孩子12岁之前,请家长逼孩子养成这5个好习惯,他会感激你一辈子。
1
自立自强的习惯
孩子的成长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挫折,这是他必须经历的过程。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战胜这些挫折,在背后鼓励他,但不能帮他解决所有困难。
自立自强是任何一个人成才所必需的具备的条件与素质。
你要让孩子明白,人只能靠自己,把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这才能自立自强。
每个人不仅要学会生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立。父母应该让孩子多磨练、多吃苦、跌倒了,摔跤了,也不要紧。
孩子要真正学会走路,总是要摔几跤的,最怕的是父母因为担心孩子跌倒,而总是抱着孩子。
被抱着长大的孩子连路都走不好,哪还谈得上自立自强和成才呢?
若父母大包大揽,事无巨细地承担孩子的一切,这样成长的孩子就如温室的花朵,将来走上社会,会成功吗?
所以父母必须要尽早鼓励孩子学会自立和自强,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同时,也要一点点地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学会约束自己,这才是孩子将来成功的开始。
2
制定计划的习惯
有备无患,凡事预则立。
多小的事情,都要让孩子有做计划的意识,这不是简单的程序。
这不仅是锻炼孩子做事严谨的一种方式,也是让孩子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处事能力的机会。
制定计划是让孩子更好地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
调查研究表明:成绩优异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习有计划,一步一个脚印。
由此可见,学习计划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也非常重要。
学习计划也会对他的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是孩子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通过适当的方式让他明白制订学习计划的重要性。
有些孩子看起来每天忙忙碌碌地学习,但是学习成绩却一直都上不去。这就是典型的学习没有计划,缺乏条理性的表现,做的都是无用功。
当孩子有了制定计划的意识以后,就可以鼓励和引导他制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了。
3
懂得自律的习惯
自律与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自律需要从娃娃抓起,父母要教导孩子养成一种“先苦后甜”的思想观念,而不是“享乐主义”为先。
家长恰当的督促、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以及必要的惩戒和责备等等都可以巧妙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养成自律的习惯。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首先要和他沟通,让他发现自己错在哪里,用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引导他们应该去怎么改进。
长此以往,孩子自然会自动避免那些错误,渐渐就会产生了自律的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懂得自律,将来步入社会才会更有成就。
4
及时自省的习惯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所以说,自省是一个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学会自省能让人的头脑更加清醒。
人要学会在自省中生活,经常真诚地反省自己,自问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问心无愧。
只有善于自省的人,才能通过检点自己的荣辱得失来激励自己。
只有及时自省的人,才能在自省中找到解开人生谜团的钥匙,同时锤炼自我的完美品质。
在孩子成长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会有各种因素影响他,使他彷徨、迷茫。此时,就需要通过自省,来看清楚自己真正应该选择的方向与前进的道路。
当然,自省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是靠一天一天培养起来的。
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并让孩子坚持自省,它才会成为陪伴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5
主动学习的习惯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大多情况都是父母跟在孩子后面监督、催促。
家长一旦松懈下来,孩子也会变得懈怠、只顾着玩。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好,主动学习,但这靠的是孩子的自觉性。
而这个主动学习的习惯,是需要父母培养的。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首先需要纠正他过度的依赖感。
很多独生子女,父母过于宠溺他们,凡事都替他们包办好。其实这样很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另外家长不能过分督促孩子学习,被督促着学习,孩子就会非常被动,时间一长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
所以,督促孩子只能适当,而且要讲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证明:老调重弹,反反复复说同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也就是明明在听,却根本不入心里去。
所以说,在家长的絮絮叨叨、指责数落中,孩子决不可能有积极愉快上进的情绪,学习也不会太主动。
想要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必须要为他创造适宜学习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好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从小养成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养成好习惯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来支撑。希望家长们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并且让他坚持下来,他才会一点点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