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结束后应该注意哪些事宜?
6月15日 非英外语口试
6月15日~16日 英语口试
6月中下旬 军队、公安、司法高校招生政审、面试、体检或体能测试
6月23日 左右通知考生成绩及公布各批各类录取控制分数线
6月24日 18时~27日18时填报本科一批及以前各批次和对口本科批的第一志愿(其他批次志愿填报时间见准考证后面)
7月7日前 完成香港部分单招院校录取备案
7月7日~8月20日 普通高校录取
2.为什么要提前着手准备填报志愿?
进入一所什么样的高校,就读什么专业,对考生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而考生究竟会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起点上,志愿填报恰当与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填报志愿之前,考生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很多,包括了解政策、初步圈定学校和专业等等。
河北省填报志愿虽是分段进行的,但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做。
以第一段为例,考生一般需要填报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志愿,在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每一批次至少要考虑5所高校,还要留有一定的备选高校,这样就可能达到十几所。考生及家长需要对这些高校和所选专业有详细的了解,需要把各个高校的招生章程等资料读懂、吃透,需要掌握这些高校前几年的调档分数线,并对今年的院校提档分数线进行估计和判断;还要针对自己适合攻读的专业,能否适应学校所在地的自然环境、身体条件和家庭条件等等进行分析定位。由此可见,高考志愿要填得好,不提前着手是不行的。
每年都有考生高考一结束就彻底放松,不为填报志愿提前“做功课”,填报时间开始后临时抱佛脚,手忙脚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填报志愿前应该搜集哪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精力有限,知识面有限,要想完成填报志愿的准备工作,就应学会借助外力,精选和用好手中的参考材料。
考生填报志愿时手中材料很多,但我们认为主要应该用好《报考指南》一书和《2017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2017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和河北省公布的考生成绩一分一档或五分一档统计表,并辅助于“高考填报志愿综合参考系统”和“升学指导测验”。一是这些材料由国家和省招生部门编制,具有权威性。二是这些材料可通过招生系统获得。三是适合河北招生工作实际。四是了解的信息直接有用。考生还可到在河北招生的高校招生部门或参加当地招生系统或中学组织的高校填报志愿咨询活动,直接向院校咨询。
《报考指南》
由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组织多年从事招生考试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编写的,主要是介绍招生政策、招生办法、有关规定和应注意的事项,并提供了翔实录取参考统计数据。多少年来,对考生参加高考、填报志愿起到巨大作用。
“招生计划”
《2017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是经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省教育考试组织汇总编制的,主要按照河北省招生批次、招生科类和招生性质,介绍今年在河北省招生的院校、专业、招生人数、学制年限、学费标准和简要说明。是考生选择高校的重要依据。招生计划不分省的,由院校负责向社会公布其招生计划,院校负责录取。如艺术招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等。
“招生章程”
《2017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是招生院校向社会公布招生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开展录取工作的重要依据;由高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招生政策规定来制定,并报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后,通过院校网站向社会公布。
也有的院校要求在河北公布自己的招生章程,省考试院按教育部要求,将其有关填报志愿和录取的相关内容汇总向社会公布。
不要求在河北公布招生章程的,考生和家长只能直接向院校咨询。
“考生成绩一分一档或五分一档统计表”
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的是名次或者说是位次,而不是分数,因分数受考题难度、考生答题情况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没有进行分数标准化转换的情况下,没有可比性。河北省使用的是原始分数,没有进行分数的标准化转换。
“高考填报志愿综合参考系统”
这一系统是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与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合作开发的。系统根据河北省高校招生的数据,采纳高考志愿填报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按照高校招生工作流程开发的一套旨在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客观、科学、合理的指导和参考的网络化系统。
该系统通过对河北省近三年的招生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归纳总结,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其功能为:
(1)招生计划查询系统。考生通过网络查询,系统提供“按院校查询”和“按专业查询”两种查询模式。
(2)填报志愿综合参考系统。考生知道自己的分数就可以查到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位次,根据自己的位次就可以查到这一位次的考生在前三年都录取到哪些院校和专业。
(3)方便实用的查询。根据考生填报志愿的需求,系统提供了三种常用的查询方法。一是按院校查询,主要是针对已有报考院校意向的考生设计的。二是按位次查询,主要是针对想按自己考试成绩查询历年录取结果的考生设计的。三是按专业查询,主要是针对报考专业意向明确的考生设计的。
“升学指导测验”
升学指导测验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设计的,旨在帮助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解决专业选择问题。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面对全国1000多所高校以及纷繁复杂的200多种专业如何选择?大部分的考生和家长可能会更多地从学校声望、未来毕业后的经济收入等社会因素方面考虑,并从成绩水平入手,力求最大录取的可能,而很少看学生真正的兴趣和能力倾向。
这种填报志愿的现况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潜在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情绪,甚至使有些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很强的厌学情绪。
研究结果发现厌学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他们在填报志愿时,认为只有分数才是惟一的标准。只要能考上更好的学校,专业是什么并不重要,感不感兴趣、自己的能力倾向与专业的需求是否匹配无所谓。因而造成有的考生辛辛苦苦考上了选择的专业,学了半年后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这个专业,与自己原来的想像相去甚远;或者这个专业的学习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力,总是被事倍功半的失败情绪困绕着。因而他们感到没有学习的乐趣与动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既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又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
升学指导测验通过科学、专业的心理测评手段对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测查,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爱好和具体的职业能力倾向,同时根据他的特点给出与之相匹配的职业和专业的一种心理测试。
学生们可以根据测验给出的结果结合自己的学习成绩综合考虑,并参考详尽的专业资料和其它相关信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最合适自己发展的专业。
该测试分为纸笔和网上两种方式。我们建议:有上网条件的考生在高考考试结束后采用网上方式进行测试为宜(如6月10日从网上下载试题按要求参加测试,测试后及时上传,3天左右就能收到反馈信息),这样,不会影响高考,也能赶上填报志愿。有关问题可登录教育部考试中心网站咨询。需要的,可能通过市县招办订购。
但是这个测验是一个心理倾向测验,它是通过部分题目间接测查出学生的职业、专业兴趣和能力倾向的,因此它只能作为考生填报志愿和选择职业的一种辅助手段。这一手段用好了,对帮助自己正确选择专业,填报好志愿很有益处。
4.填报志愿前一般要考虑哪些因素?
(1)社会需要原则
考生选报志愿应从这一基本原则出发,把个人的理想、前途和国家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踊跃报考国家急需的专业,这既是祖国的需要也有利于个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
(2)个人特长和兴趣
选报高考志愿,是考生选择今后从事某项职业的开始。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确定报考什么专业。比如有的考生逻辑思维强,适合学习理科;有的考生动手能力强,可以报考建筑、水利、自动化等工科专业;有的考生善于思考问题,可报考人文学科;有的考生对社会问题敏感、有兴趣,建议学习社会科学、法学类。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与才能,如果你选准了符合你的素质和特长的志愿,经过奋斗就相对容易获得成功。兴趣是成功的前提,成功是热爱的结果。如果你没有选对适合你素质和特长的志愿,你的才能就可能受压抑,甚至被埋没。
有一名已是大一的考生最近很苦恼,原来当初填报志愿时,填报的是某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希望将来能从事IT行业,但却没有考虑这个专业是否适合自己。该考生的数学成绩平平,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高等数学是比较难的,他学得很吃力,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还挂科。面对将来越来越难的课程,该考生不得不考虑自己要不要转专业了。
(3)家庭经济条件
高校收费虽然只是收取部分培养费,但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费用,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来说,负担仍是较重的。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当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且家庭经济能力能承受的高校报考。
如果本着“节约”的原则,不妨选择奖学金、助学金覆盖面较大的专业;若身体条件符合要求,则可考虑选报军校、国防生等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专业;还可以考虑选择收费标准较低的高校。
(4)愿望与高考成绩相一致
考生要想被高校录取,应该首先清楚自己的高考成绩在全省所处的大概位置,比较准确地确定自己选报的高校和专业。必须从本人高考成绩出发,合理定位,并结合个人兴趣、特长、选择适当的高校与专业。千万不要片面地强调个人的兴趣愿望,不考虑本人高考成绩,心存侥幸,抱着赌博的心理脱离实际地低分高报。
(5)自己身体条件
高校招生除考虑考试成绩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考生的身体素质,比如,军队、公安和司法类院校要进行相应的体检、面试或体能测试,合格的考生方可报考。考生身体条件是高校录取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普通高校的某些专业也对考生身体条件有要求,不少考生因不了解自身的身体受限情况,盲目填报个人身体条件不符合的高校或专业。如色弱、色盲考生填报医学类、计算机类专业等。这些考生不但不会被有关高校录取,反而会错过被适合的高校、专业录取的机会。
还有的考生则明知自己身体条件在报考某些专业时受限,在体检时,采取弄虚作假的做法。这些考生即使侥幸被录取,到入学复检时,还是会被高校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务必了解自己的身体条件受限情况,并实事求是地根据高考体检状况及高校、专业是否对考生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来选择填报高校和专业。
5.家长、老师在考生填报志愿时应扮演什么角色?
在志愿填报过程中,考生的意愿很重要。但许多家长、老师却认为考生涉世未深,而自己经验丰富,对填报高考志愿擅自做主。
家长凭着人生阅历及对社会的理解,对考生选择志愿时加以正确的引导,本无可厚非。但万事不可过激,古人云“过犹不及”,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完全凭个人的主观臆断、甚至个人的好恶出发,采取大包大揽的强制行为,是很不合适的。
首先,考生大都十八九岁了,他们已经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对想上什么高校及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从一定程度说,填报志愿时选择高校和专业将决定考生将来人生的道路,而家长不可能陪伴考生走过今后所有的路,路要考生自己走,所以路也要让他们自己选择。
其次,填报高考志愿的目的是考入大学继续读书。如果考生对高校和专业不认可、不感兴趣,其学习效果要大打折扣,甚至影响今后的就业、生活和发展,是不利于他学有所成的。典型的事例是,某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由父母做主填报了医学类专业,入学苦读半年多的时间,怎么也学不进去,最后只好退学。
所以,在志愿填报这个事关考生理想与前途的事情上,应该以考生为主,考生处于填报志愿主体地位,家长、亲友、老师仅是参谋助手,绝不能越位,更不可包办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