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10年后进入大学,差距立显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有些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的理念,天天打骂孩子,而有些家长觉得“鼓励的能量远大于体罚”,对孩子从不打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呢?


明明和丽丽是同班同学,两人经常在一起玩耍,但性格却有很大的差异。明明性格古怪,时而暴躁时而怯懦,丽丽则乐观开朗,在班里人缘很好。两个孩子性格方面的差异和家长的管教方式有关。

明明从小就比较调皮,爸妈为了管束他经常打骂。有一次明明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爸爸二话不说将他揍了一顿。后来才得知,原来他是想拿碗给爷爷倒水,好心办了坏事。


丽丽的家庭氛围与明明截然不同,爸妈从不打骂,而是采用鼓励的方式帮助她成长。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丽丽很有自信,性格也积极乐观。


虽然小时候两个孩子除了性格上的差异外,其他方面没有太大的不同,但10年后进入大学,差距立显。

1.人际关系方面


进入大学,明明和丽丽的状态完全不同。丽丽在大学里加入了学生会组织,不仅成绩好,与同学相处得也很融洽,大学过得有滋有味。而明明自小在家长的打骂中成长,上了大学后变得自闭,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不愿意与人交往,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在长期的躲闪中,明明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


2.学习成绩方面


明明和丽丽初高中学习成绩旗鼓相当,但上了大学后,两个人的成绩拉开了很大的差距。丽丽虽然不是班上拔尖的同学,但凭借自律的好习惯,每年也能拿到奖学金。明明上了大学之后挣脱了家长的棍棒式教育,逐渐丧失了自控能力,开启了“疯玩”模式,经常沉迷于游戏,学习成绩也因此受到了影响,经常挂科。


3.处事能力方面


大学基本是半个社会了,大多数人都是远离家乡独自生活,所以对待生活、学习中出现的事件需要独立地去解决。


丽丽在爸妈的鼓励下长大,遇事镇定自若,处理事件也很有调理,充满自信,所以她能轻松处理好与身边人的关系,即便偶尔出现矛盾也能快速的解决。


明明深受父亲暴躁脾气的影响,觉得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暴力解决,在大学期间经常打架斗殴,惹出了不少乱子,让家长和辅导员十分头疼。

两个孩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但当事件发生之后,家长们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


经常打骂孩子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受到伤害,对其成长百害而无一利。相比打骂,冷静下来和孩子沟通,帮她们改正问题并多加鼓励才是正确的方法,能让孩子的未来更加光明。

学业规划.jpg

版权所有 北京学信信息科学研究院 © Copyright 2013- 2020 www.xueyeguihua.com 学业规划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许可编号京ICP备190528880号

客服热线:400-686-8880 平台合作 商务合作

—————————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