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你再不好好学习,以后找不到好工作,没有好生活!
为了让孩子能好好学习,这句话简直被说了千万遍!要让孩子喜欢学习,首先得先和孩子聊聊“为什么要学习”,很多家长说这个我已经告诉过孩子,孩子也知道,那么为什么学习呢?然后很多家长的答案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过上好生活。
我们先不说这个目标在孩子小的时候是否能体验到,就先说这个逻辑对孩子的影响:
对于不信服的孩子,比如很多上中学的孩子,会举一些名人的例子来反驳我们(谁谁谁不上学不也好好的,不还是当了土豪,做了老板等等);
更可悲的是,有些信服的孩子,他们会带着这份压力甚至恐惧去对待学习,持有这样的心情,未来他们在学习的路上如果遇到挫折经常会一蹶不振或是失去信心,甚至感到前途黑暗。
对策:
为什么要学习——请和孩子探索学习的目的
孩子学习不主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和孩子探索学习的目的。我们可以问孩子:如果没有父母的督促、老师的压力、同学的比较……你是否愿意取得好成绩呢?
当我们真诚地和孩子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时,很多孩子就开始探索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果不是对于学习到厌恶的程度,或者和父母关系很紧张的时候,多数孩子会发自内心地说:想取得好成绩!!
那么我们再继续和孩子探索为什么学习。每个孩子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我还是相信每个孩子本身都是有进取心的,就像每个孩子都会因为取得好成绩而开心,因为得到表扬而兴奋一样。
如同电影《垫底辣妹》中的沙耶加一样,她开始也是很讨厌学习的,她不在乎老师的评价,家人对她学习的态度是父亲不管,母亲不给压力,但是让她她最终努力学习的主要原因就是——找到了学习的目的,那就是她想成为一个像老师那样更好的自己。
当理解了学习的意义,才能激发她内在的动力,于是她开始了异常辛苦的备考之路。所以说让孩子爱上学习,先和孩子探索学习的目的是最重要和根本的问题。
02你看看人家孩子,这次又考了第一!
为了刺激孩子进步,"你看看人家孩子谁谁谁...”这样的话,也被父母说了千百遍。
比较这种事,真的是父母常干的事。要么拿成绩来比较,要么拿分数来比较...学习成绩的比较——本来应该是自我成长过程中评估的手段,家长却把它当做想要达到目的一种武器。结果本末倒置。
当父母总是比较成绩,给孩子造成压力时,你口中的榜样,常常会变成孩子仇视的对象。舞蹈家金星就曾讲述自己以前学舞期间,经常被老师肯定和夸奖,本以为会激励其他同学努力学习,没想到这种比较让其他同学倍感压力和气愤,最终他们合伙把金星暴打一顿,结果金星受伤了,他们也被严重处分。
对策:
学习名次——让孩子明白名次并不是输赢
所以当我们给孩子灌输了竞争、名次和自己的好生活挂钩的时候,那么其他人的优秀就等于抢了自己的好生活,造成一种恶性比较。如果我们选择另一个坐标体系——也就是和孩子自己比。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可以过得幸福,他们尽可能地学习比自己某方面做得好的人,一起进步,这样孩子才能把榜样当做目标甚至是朋友。
就像奥运会我们看到的傅园慧,大家都被她的积极、乐观甚至是搞怪感染了,她因为比赛的成绩是自己的最好成绩而高兴,说自己尽力了,并不会只跟第一名比较产生压力或者气馁的感觉,真正的在享受比赛、成长的乐趣。
03开始是你要报名学的,现在怎么能反悔!
学着学着,孩子就不愿再坚持了——这个问题很多父母都遇到了!
很多家长明白学习的目的也支持孩子的兴趣,但是当我们很高兴孩子有了喜欢的事情,还存在一种情况,那就是三分钟热度,有了热情,很快熄灭了怎么办?
对策:
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分清轻松、快乐和困难
看到别的孩子能优雅地弹奏钢琴,轻松地敲打着架子鼓,下笔如飞地挥洒着笔墨...自家的孩子看着就有想学的冲动,能没有吗?但是,这也是很多孩子容易混淆轻松的事和快乐的事——一切看似都很简单轻松。所以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这些都是苦练后的结果。
比如弹钢琴,可以让孩子看到琴房的孩子,每天都要练习一段时间,如果孩子体验了之后还是希望学习,那可能真的喜欢,或者说孩子知道喜欢的事情后面需要付出...让孩子全面了解一件事情之后,孩子的学习性更容易坚持。
04你写作业就磨蹭,今天晚上都学习不许玩!
我常常听到家长限制孩子玩的时间,比如“放学后,只能玩一个小时后;只能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等”。但是有没有家长限制孩子学习的时间呢?
其实——适当地限制孩子学习的时间,即不要整晚耗在学习上,不仅是一种让孩子集中学习精力的方法,更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的技巧。
对策:
学习的时间——限制学习时间有时更高效
第一,限制时间,让孩子可以缓解压力。人不怕困难难,但是怕困难长,所以如果孩子觉得学习这件事不容易,那么这个时间不限制,孩子会觉得更抗拒,比如一个11岁的小男孩,就说很讨厌周末,因为周末要学书法课,而且一学就是一下午,还不能坐着,他觉得很难熬。这样的学习,不说孩子喜欢上书法,就是不厌恶都难,所以限制时间,把学习分段,可以让孩子减少倦怠。
第二,限制时间,让孩子进一步学会管理时间。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写作业拖沓,总是先玩最后拖延写作业,有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让孩子看到时间的全局,孩子不知道都需要做哪些事情,时间都花在哪里了。
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这一天需要做的事情都有什么,每项事预计占用的时间,可以先给孩子一些自主分配时间和做事顺序的权利,开始时可能需要家长协助,慢慢地孩子体会到自主分配、提高效率的好处,孩子就会安排得更合理。
第三,限制时间,让孩子学会评估事情的优先级别。在高中的课堂上,一位英语老师让大家背单词,单词有一页,老师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大家觉得都背下来不可能,老师也没有规定都背下来,就说尽量背,后来检测大家的效果,结果每个人都比自己平时背的多,超过自己的预估,甚至还有的人,基本全记下来了,老师问大家的诀窍,很多同学都说,背自己不认识的,或者只记单词第一个中文解释的意思,而不是全部……当我们限制了时间,孩子就学会筛选信息,会选择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内容去学习。
所以如果孩子讨厌学习,可以试试限制孩子学习的时间,让孩子写作业像玩游戏闯关一样,投入而高效。
05你就负责好好学习,其他不用管
很多家长让孩子只关注学习,反而阻碍了孩子真正的学习能力。我以前接触过一些给出国留学的孩子寄送东西的家长,他们寄送书籍、证件、食品等等。
有一次,我问一位妈妈要给孩子寄送什么,他说要寄送一些衣服,比如裤子和袜子,我说为什么不让孩子在国外买呢,要知道寄送国际快递的费用并不低,而且有的国家,寄送个人物品还需要附带往返的机票凭证等手续,家长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他说孩子比较胖,在国外买不到适合的衣服。
试问,国外没有身材胖的人吗?而且,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今天,在网上不能买到合适的衣服吗?因为要让父母寄送,他们不会填写英文的快递单,需要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孩子出国上学时,已经是成年人,缺少生活自理的能力,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算是独立的人。
对策:
学习的范围——学习不是只在课本上
所以,请不要提到学习,就把孩子学习的范围限制在课业上,也需要注意孩子生活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如果只关注孩子功课的学习,不仅会加重孩子疲劳厌学的情绪,更会让孩子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06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别胡思乱想!
孩子喜欢问为什么?表明孩子开始关注除自我之外的事物,是孩子成长的一种表现。
然而也有很多孩子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惹得父母烦之,随口抛出: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就这样一句句打断的话,从此断了孩子的念想。父母的回答,正确的处理方法会给孩子带来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主动思考的习惯;而处理不当回让孩子羞于提问,归于内向,甚至有自闭倾向。
其实,无数个“为什么”正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法。作为家长,我们且记不要否定,而是学会多问孩子“为什么”,你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孩子会很喜欢探索,想知道答案,这些都有助于孩子思考和探索。孩子爱问为什么,喜欢回答为什么,两者都是学习路上的一股动力。
对策:
学习的动力—“为什么”是点燃学习的火种
举一个的例子:大家知道上课中孩子最常问的是什么问题吗?——很简单“老师这道题怎么做?”基本是上课中最常遇见的提问了,但你会发现很少有老师直接回答的,如果真的学生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对孩子的帮助极少,原因呢:缺少孩子的主动思考,缺少孩子自己探索的过程。所以老师要做的事情是引导,我们主张启发式教学正缘于此。
那么回到生活中,父母可能缺少老师的丰富经验,就会出现为了鼓励孩子而全部问题都回答的状况。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发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增长孩子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一个简单的公式:
孩子能自己想出来的>>孩子自己看书得到的>>孩子与小朋友探讨出来>>父母直接回答的
所以孩子问你为什么的时候?父母的最好回答应该是“孩子真棒,这个问题都想到了!那么你能不能先说说你的看法呢?”先对孩子的提问作出肯定和鼓励,然后询问孩子的看法。这里要了解,我们询问不一定要得到孩子的答案,只是需要孩子有个自省的过程。
07考好了,给你奖励,考不好,就惩罚你!
用奖惩对待孩子的学习表现,这是父母的惯例。但是不易过多啊!
比如,考好了,就带孩子去吃大餐,考不好,就不许孩子玩游戏等,经常这样做,最大的损害就是把孩子本来可以从学习结果中得到的成就感转移到了对物质的关注上,把孩子在学习中没有得到理想结果的后悔情绪,转移到了不可以玩游戏的代价上,我们的奖惩其实没有加深孩子热爱学习,反而是减少了孩子对学习本身的感觉。
对策:
学习的奖励——让孩子享受学习的乐趣
在桑德伯格写的《向前一步》的书中提到过一个细节,是她进入哈佛大学的第一节课:大一的时候,教授上课的时候问有多少人读了教材,很多同学举手了,教授又问,有多少人读过原著,竟然还有一部分同学举手,原著竟然是这本书意大利语的版本,这让她很惊讶,我听了也很震惊。
大家想想,我们孩子很多时候对学习是比较被动的,即使是主动的,我们学习的目的很多就是考一个好成绩,我们的孩子并不热爱探索的过程,尤其初中、高中阶段,很多孩子的求知欲被我们的奖惩制度磨灭了,如果我们一直用奖惩对待学习,那么孩子永远不会觉得学习本身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又何谈让孩子爱上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