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没留心这件事,很多教育效果都要打折扣


2021-01-17 11:15  微言教育  浏览量:149

小孩子会有“面子”意识吗?被父母有意或无意地折损“面子”的经历,又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01

你知道孩子多大就会有“面子”意识吗

大约3岁起,孩子就会有“要面子”的需求了。心理学上,把这种所谓的“面子”称为自尊。比起一般的自我认识,自尊具有更强的情绪导向。

比如,孩子说“我擅长语文,但不擅长数学”,这可能只是依据成绩形成的一种自我认识。可如果孩子说“我是个永远学不好数学的笨蛋,谁都比我强”,这就是一种低自尊的表现,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消极情感体验的自我评价。

微信图片_20210117111853.jpg

到了小学,孩子则会更多地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进一步完善自我评价,通过看别人的表现,判断自己有多成功。不过,对多数6、7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我认识还比较简单。

总之,儿童不仅有自尊,而且他们的自尊还非常需要家长小心维护。如果自尊发展得不好,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人际关系以及人格发展的方方面面。

02

家庭对学前儿童自尊发展有主导性影响

研究显示,特别是对3-6岁的孩子来说,无论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还是家庭结构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自尊发展。

可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特别是学前儿童自尊的产生及发展有着主导性的影响。因此,有时家长自认为的“无意之举”,带给孩子的伤害可能比想象中要大很多。

误区1

人前教子更有效

有的家长教育孩子不分场合,特别是经常当着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的面教训孩子,比如贬低揭短、挖苦讽刺…… 这些行为,即便是不当着他人的面,也会让孩子产生“耻辱感”,更别说当着别人的面该有多伤自尊了。

误区2

爱不会带来伤害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生怕孩子遇到困难,总是对孩子的大小事务都包办完成。有的父母出于关心,总是对孩子提出质疑,不相信孩子能够自己处理好一些事情,甚至独断专行,不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

这样的孩子,在凡事习惯依赖父母的同时,也会给自己贴上“我不行”的标签,导致自尊感低,也缺乏自信。

误区3

棍棒底下出孝子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但动辄打骂的教育方式,也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惧怕父母的暴力对待,而变得非常小心翼翼,形成怯懦的人际交往模式。也可能学着父母的样子,用暴力的方式和别人解决问题。

误区4

比较可以激发动力

家长们在一起谈起孩子的情况,免不了产生比较心理,看到别人家孩子很努力,回家发现自己孩子还在玩游戏、看电视,肯定是又着急又生气。因此,有些家长可能忍不住就想提醒孩子,“你怎么不能像同学一样努力,一样有自觉性呢?”

虽然父母的初衷只是想激励孩子,但孩子却有可能对这些评价非常敏感,认为父母喜欢别人家孩子,不喜欢自己,感到自尊心受挫,觉得在父母心里自己不如别人好。

03

培养高自尊的孩子要从这里入手

01

父母的肯定增加孩子成功体验

家长要关注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多抓住孩子的成功点,给予孩子及时、具体的表扬和鼓励。哪怕是很小的进步被家长看到,孩子心里也会美滋滋的,并且拥有更多的成功体验。

当家长能够发自内心地接纳和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自己也会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在面对任务或挑战时保持自信的态度。

02

批评和惩罚要注意方式方法

要让孩子更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足,在错误面前做到主动承认、知错就改,家长就要自己先学会冷静面对孩子的过错,不要对什么事情都大惊小怪、忧心忡忡或反应激烈。

家长要懂得给孩子台阶下,同时,记得凡事也要给孩子留面子,尤其不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更是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必要手段。

03

自尊的孩子需要先被尊重

孩子只有感受到了别人的尊重,才会明白如何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因此,在家庭中营造父母与孩子相互尊重的环境,有利于孩子自尊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允许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合理权利。

04

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家长要学会对孩子适当放手。对于超出孩子当前能力的事情,家长可以从旁协助,但不要包办替代;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要懂得做一个有效的倾听者和陪伴者,关心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鼓励并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2144b27492d270fb4b4e598cdee415f4.jpg

版权所有 北京学信信息科学研究院 © Copyright 2013- 2020 www.xueyeguihua.com 学业规划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许可编号京ICP备190528880号

客服热线:400-686-8880 平台合作 商务合作

—————————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