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生活中,家庭教育一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好的家庭教育也是每一位父母应该学习的知识。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位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爱和教育,但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还会出现心理问题呢?
一、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些心理问题
1.父母的爱和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现代父母过分重视学校教育,忽视孩子的心理教育
现代家庭教育的常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权威型父母,另一种是溺爱型父母,最后一种是民主型父母。
01.权威型父母总是会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的命令,给孩子制定一些苛刻的原则和要求,但是许多父母不知道,往往越重视孩子的学校教育和成绩的情况下,就越会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心理教育。
02.溺爱型父母在生活中总是会因为工作忙,时间不够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特别溺爱,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因为怀着对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亏欠,一味地在物质上去满足孩子的种种需求,来增加与孩子的亲密感和亲近感,但是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03.民主型父母在生活中不同于权威型父母,民主型父母能够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关注到孩子的心理问题和发展,能够和孩子建立亲子间的友谊,但是这类民主型父母在现代社会中比较少,大多数家庭都是以父母的权威型为主的。
2. 父母忽视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我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对于这一点,西方家长深信不疑,他们的教育也是深刻秉承着孩子个体的发展而发展的。西方家长认为“孩子的心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孩子才是自己的主人,孩子拥有对自己的事情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家长不要一味地替孩子做决定,而是要在孩子的教育中能够引导孩子发展。
西方家长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相信孩子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独立、自然的成长,注重挖掘孩子的兴趣和内在潜能,我们现代的教育只是看到了孩子发展的表面,每天对孩子的话就是“整天只知道玩,学习学不好,分提不上去,哪有什么未来和发展!”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发展,却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发展。
西方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中国家长更注重的是孩子的生理需求不是心理需求。
西方家长在生活中比较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重视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注重孩子的心理需求,会经常和孩子在一起讨论问题和交流感情,在这样的家庭教育转中,孩子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都会乐于和父母沟通,会主动寻求父母的帮助,和父母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中国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对孩子的关注和侧重点大致都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上,很少去真正关心孩子的心理真正的需求和想法,所以,现代社会大多数孩子的心理都是脆弱的,在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和问题的时候,孩子更容易因为心理的承受能力有限而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二、现代孩子经常会出现的几种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为什么现在我们会见到许多的孩子总是出现自卑心理而不敢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的时候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期望过高也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做的不够好,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
2.嫉妒心理
在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是只重视学校教育,就像有的时候,有些父母经常会用孩子的成绩来比较,拿“别人家的孩子”的成绩和自己的孩子比较,在这种对比和比较之下,孩子会表现出一定的不安和心理,父母如果总是过分重视学校教育,过分重视孩子的成绩,拿别人家孩子的成绩和自己的孩子比较,久而久之,会让孩子有一定的落差感,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种不满和怨恨心理,从而导致严重的嫉妒心理。
3. 逆反心理
权威型父母对孩子的日常就是父母的威严和权威至上,在生活中,孩子在父母的权威下有时候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兴趣班,父母总是会用“都是为了你好,为了你以后的生活能够好一点”,但是父母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是否是孩子喜欢的?孩子是否愿意学?又或许父母应该思考,孩子在强迫的学习之下能否有一个好的发展?兴趣班本来就是孩子喜欢才去报的一个娱乐兼特长式的学习班,但是如果父母总是用权威来强迫孩子去学习,而不是用孩子真正的兴趣方向来作为引导,有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会出现一定的逆反心理。
4.焦虑心理
父母对孩子有期望,但是有的时候过度的期望会让孩子产生一定的焦虑。
就像《最强大脑》的中外对决PK赛上,12岁的中国少年李云龙和12岁的意大利少年安德烈进行了一场令人胆战心惊的对决。
PK对决中,两位少年挑战的项目是“二进制记忆”李云龙只用了1分钟多的时间就完成了挑战任务,但是当安德烈验证自己答案的时候,李云龙却因为怀疑自己的答案排序而崩溃大哭。比赛虽然以李云龙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但是在这个比赛过程中的中西方家庭教育问题却着实令人深思。李云龙在应对压力时候内心的焦虑心理在赛场上表露无疑,好胜心比较强,过分注重结果而没有去享受过程,因为对最终结果的期望和压力过大,从而导致了情绪上的失控。从孩子的心理发展来看,李云龙虽然是获得了赛场上的胜利,但是却输了教育。
所以,有的时候,过度的期望和压力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焦虑,导致孩子心理出现一定的问题。父母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压力和期望,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真正减少孩子的心理问题,父母应该要怎么做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三、减少孩子的心理问题,父母应该怎么做
1.肯定孩子,学会赏识孩子的优点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需要父母的肯定,父母要学会赏识孩子自身存在的优点、闪光点,发现孩子的内在的潜能和潜力,肯定孩子的积极成果,而不是一味地严厉对待孩子的一切。在孩子取得一些小小的进步时,父母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让孩子在父母这里得到积极肯定的回应,才会增加孩子的积极感和态度,让孩子在遇到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能够认真对待。
2. 给予孩子充足的耐心和时间
当孩子专心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需要给予孩子充足的耐心和时间,让孩子有一定的自由和自我空间来充分发挥。比如,当孩子在报兴趣班的时候坚持要报自己喜欢的,这个时候,父母不要强制孩子报哪个兴趣班,而是要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予孩子充足的耐心和时间,相信孩子有一定的潜力,能够做出一定的成绩和效果,对孩子多一些耐心,给孩子一些自我空间,让孩子在锻炼自己的过程中得到心理和心智上的发展。
3.尊重、了解和接纳孩子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了解,要留心发现到孩子心理方面的每一个问题的现象和征兆,在尊重和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予孩子更好的心理教育和发展。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手机控”、“手机成瘾”,父母对于孩子的这种手机控现象很多时候也是无可奈何,只能用强制的手段来制止孩子玩手机。其实有的时候,孩子需要的只是父母的关注和陪伴,孩子在生活中在和父母的相处中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陪伴,没有充足的心理支撑,就会容易对某一件事情产生一些依赖性的行为。所以,父母在生活中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了解孩子出现某些行为和现象背后的原因在哪里,通过和孩子的充分沟通,正确的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行为,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心理教育和发展。
4.把握爱的尺度,用合理的爱来衡量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把握爱的尺度,让孩子在父母合理的爱中得到成长。父母不要总是用成绩的好坏和高低来评定孩子,要学会把握对孩子的爱的尺度,了解孩子的真正内心,用合理、合适孩子发展的爱来引导孩子发展,减少孩子的心理问题,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5. 支持和鼓励式教育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要多用支持和鼓励式教育来促进孩子良好心理的发展。
在孩子跟随自己的兴趣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需要给予孩子一定的支持,在孩子喜欢的事情上给予孩子前进的动力,在孩子已有的自信中增加更多来自父母给予的自信心,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得到充足的发展。
当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偶尔考试不如意的时候,父母需要做的不是批评教育,而是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让孩子了解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也有挫折,让孩子在挫折和失败中得到心理上的锻炼,才能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做到荣辱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