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东菏泽一男子买玩具哄91岁患阿尔茨海默症母亲的视频走红网络,引起广泛的热议。视频中91岁的母亲举着儿子买来的玩具,笑的像孩子一般开心,而据男子介绍,母亲的病情已经发展到不认识孩子,甚至忘记自己姓名的地步,目前只能一边四处求医,一边教简单的知识开发智力。“孩子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所以为她付出再多都值得”男子说道。
中国传统教育强调“百善孝为先”,当中自然寄托着父母对于孩子无数的期待与盼望,但反过来,孩子在成年后是否呈现父母所期盼的发展方向,往往与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谈到,“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拥有美满幸福童年的孩子,成年后才可能实现与家长的“双向奔赴”。
来自亲子关系研究著作《原生家庭生存指南》的实验数据证明,孩子成年后所表现出的性格中,绝大多数特征的遗传度不到一半,而且越常见的心理问题,受遗传影响的程度越小,“大多数的个体行为差异是环境造成的”。 比如外向性和情绪性遗传度为40%,社交能力遗传度为25%,记忆力遗传度为32%,创造力遗传度为25%等。在孩子童年阶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是每个家庭教育的起点,也是每个孩子铸造自己的基石。这个过程,则需要家长付出足够的时间和耐心,陪伴孩子找到自己,成为自己。
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家庭呈现出亲子陪伴缺失的趋势,亲子沟通时间不足也容易为各类社会问题埋下隐患。六一期间,作业帮VIP通过探访四个不同的用户家庭,并针对这四位处于不同育儿阶段的家长进行观察提问,深度挖掘家庭陪伴的不同形态,与其背后令人动容又无比深沉的爱子之情。
“我希望她以后健康快乐就行”“我拼命工作就是为了她可以更好生活下去”“孩子不会停止爱你,她只会停止爱自己”…父母的爱有时静默却深沉,厚重却无痕。无论它们以何种形态呈现,潜藏其中的爱是永恒的主题。而正像影片结尾所说的,家长们如果可以在儿童节这天放下工作,好好的与孩子相处陪伴,为家庭亲子关系增添更多的仪式感,相信也将成为孩子未来成长道路上充满温情的记忆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