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育儿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与孩子在教学相长中共同成长的过程。
现实生活中,部分父母常将孩子的教育等同于单纯的知识教育,却忽视了对孩子规则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从而使得家庭教育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兰思博睿小编为大家搜集了3个男性谈家庭教育的思考,希望对大家的育儿有所帮助。
爱孩子,不是溺爱大部分家长想要给孩子最好的,但不注重平衡教育、营养、健康、情绪和动力等因素,而在经济发达地区,人均生活水平比我国高出许多,但许多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由此导致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味地溺爱孩子,这样不但未必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还会使家庭教育失去原本的意义,不利于家庭教育的全面、真正的健康发展。
为人父母,要做到尊重孩子,既是我自己,也是他人。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究竟是尊重孩子,还是更尊重自己呢?我们想要给孩子好的教育,那么,究竟尊重孩子还是更尊重自己?这一切都要父母来把握,以一颗平常心,学会调整自己,学会放下自己,更加积极地改变自己,才能在好的教育中,积极地影响孩子,教育好孩子。
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要从独立思考开始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期的自信是正确的,儿童期的自我形象,是健康的,儿童期的自尊是美好的,青春期的自尊、自卑是病态的。我国着名教育家教育家吴庆森认为:全世界有一大半的孩子,在他的头10年里,是没有自信的,他们把从父母、老师、上司那里学来的,或有别于自己生命经验的东西强迫,交给孩子。
孩子接受之后,就会把这些东西再教给下一代。如果下一代子女只是信任父母、依赖父母,这就是不够好的。
因为接受的过程中,如果某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不明确地告诉孩子是什么,这是不行的。但是,如果我们想达到这个效果,就必须要想法子,把这些东西教给孩子。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想要给孩子好的教育,当父母应该做好三个方面。
一个是要学会自我反省,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给孩子太多的要求。同时,要想方设法来引导孩子,不要让孩子过多地在自己的边界内行事。
二是要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孩子生在那个年代,身处的世界环境基本是中国的传统的教育模式,但是孩子在接受家庭教育的时候,又不能把所有的寄望都放在父母身上,父母只能是孩子很重要的一个教育对象,但是不能作为孩子的全部。
三是要反思自己,及时意识到父母的成长模式与孩子的成长模式是冲突的,因此,我们要尝试改变自己,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