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文,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是作家或诗人。其实,中文专业学生虽然要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但主要目的是做研究,而不是人人都要成为作家。在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中,中国语言文学类是文学门类下的一个专业类,它包含了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原对外汉语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等专业,其中招生人数最多、最知名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文类专业都要与语言文字打交道,可谓是“书虫”们的首选。该专业文科生占绝对优势,一般不招理科生。 小编以为,中文的魅力,并不在于报考有多么热门,就业有多么理想,而在于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有人真正热爱它。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是美丽的文学天空;之乎者也,子曰诗云,是数千年的文化传承;甲骨金文、篆隶行楷,是有迹可循的文字演变;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诗话词话、西方文论,是文学理论的争鸣…… 当然,中文素有“万金油”之称,如果你选择就业,那么所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工作都算是“对口”。
一专业解析
在2012年教育部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中国语言文学类包含了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原对外汉语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T)、秘书学(T)等7个专业。(T为特设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1.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是我们一般意义上对中文的理解。我们从小就学习语文,但大学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则要学习更为深入的内容。简单的说,它包含了语言和文学两个领域。该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中外文学各种流派、理论、作家、作品,还要广泛涉猎语言、哲学、历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知识,掌握扎实宽厚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毕业后可以从事中国语言文学科研、教学及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等。
2.汉语言
汉语言主要研究语言的本质、特点、结构、功能、起源和发展规律。一方面要探讨和总结汉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另一方面也能为未来的汉语言发展开辟道路。由于对外汉语和中文信息处理的发展,特别是语言研究成果在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的运用,汉语言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思维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调查研究、语言教学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语言学名著精读、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学概论、写作、汉语史、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中国通史、世界历史、中国哲学、计算语言学基础、自然语言计算机处理等。
3.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
汉语国际教育原来的专业名称是大名鼎鼎的对外汉语。该专业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专门培养具有较深汉语言文化功底、熟练掌握英语,日后能在国内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或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实用型专门人才。这个专业在中国语言文学类中属于比较热门的专业,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主要课程:英语系列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4.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主要培养具备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全面系统知识,能从事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等方面工作的人才。
5.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及语言教学的一门边缘学科。产生于19世纪末。应用语言学以语言学为基础,但不仅限于语言理论和语言描写的知识。本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从事本专业或与本专业相关、相近学科的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
6.古典文献学
古典文献学以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古代文献为研究对象,培养具备中国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学全面系统知识,能从事古籍整理方面的实际工作、古典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文献学专门人才。
二专业与就业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
100000人以上
男女比例:
男15% 女85%
就业范围多元化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数据显示,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规模为8.5万-9万人,2017年全国就业率区间为90%-95%,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有学科教学(语文)、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汉语言专业毕业生规模为1500-2000人,近两年就业率区间在70%-85%之间波动,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规模为16000-18000人,2017年就业率区间在90%-95%之间,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有汉语国际教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教学(语文)、中国语言文学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规模为3500-4000人,2017年就业率区间在70%-75%之间,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民族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应用语言学专业毕业生规模为50-100人;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生规模为150-200人,2017年就业率区间在75%-80%之间,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有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史等。
中文类专业毕业生去向有党政机关、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单位、出版单位、广告公司、各级教学和科研机构单位等,从事的职业有记者、编辑、教师、秘书、文案、策划、宣传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就业范围比较多元化。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较低,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对口职业的学生甚至不到一半。中文类专业本科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步入工作岗位主要看个人意愿。
如果对中文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希望日后从事这一领域及与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例如,去初、高中学担任语文教师;或者在大学中文系、新闻系任教。那么,选择读硕士乃至博士是必要的。如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9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都继续攻读本校或清华、复旦、南京大学等名校研究生。北京语言大学各专业就业率高达96.54%,其中5.4%的学生选择出国继续深造,16%继续攻读研究生。
如果打算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可以考虑选修一些实务课程,如应用写作、秘书学、公共关系等,还可以跨专业选修新闻、经济、法学等课程,成为复合型人才。
三报考指南
招生院校多 看清培养特点
中文是最传统的专业之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综合性和师范类高校都设有中文系或是文学院。近年来,不少理工科院校也相继设立了中文系。
据统计,目前全国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院校多达600所。这些招生院校中,既有知名学府,也有师范类院校,还有语言类院校。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都有招收院校。
不同学校中文系本科学习的专业方向不尽相同。例如,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四个专业方向,分别为师范类方向、非师范类方向、高级涉外文秘方向、比较文学专业方向。这四个专业方向培养侧重点不同,师范类主要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非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而高级涉外文秘专业方向主要培养高级文秘专业人才,而该专业对外语的要求高于其他两专业方向;比较文学专业方向主要培养熟悉中西文化,并能够熟练使用汉语与英语双语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中央财经大学开设的汉语言文学(财经文秘)专业,侧重培养财经领域的文秘人才。
按大类招生 弄清专业方向
除了单独的专业招生形式以外,很多院校都以“中国语言文学类”的大类形式招生。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30余所大学往年都是按照“中国语言文学类”大类的形式招生。考生家长在报考时,最好看一下大致包含的专业方向。
例如,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包括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试验班)、汉语言文学(文学历史直博班)五个专业方向。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类)目前设有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与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4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语言学文理科兼收,其他3个专业只招文科生。招生时按照中国语言文学类招生。本科教学注重基础,低年级基础课程全面打通,到高年级可自由选择专业。
清华大学中文系按人文科学实验班招生,本科生入学后第一至三个学期,实行不分专业的通识教育。第四学期实施双向选择,于文、史、哲三个专业中选择其中之一作为主修的专业方向。清华学生莫映川说:“我热爱文史哲,它让我站在了诸多思想巨擎的肩膀上,让我逐步认识个人、社会、世界、宇宙,不断探索真理与智慧。”
考生在选择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看清各高校的招生章程要求和专业设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