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游戏对幼儿生理发育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近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游戏是幼儿学习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一种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游戏允许幼儿在没有外界评定和压力下,自由的对客体进行探索、观察和试验,进行主动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象征性思维形式的变化和发展。幼儿的幻想能力及创造性也同时得到发展。”体育游戏在此基础上以幼儿身体教育和身体发育为目标定向,因此体育游戏对幼儿成长发育有着更广泛的影响作用。
(一)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对幼儿发育的影响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具有鲜明的特点: (1)游戏内容主要模仿飞鸟、走兽、游鱼、刮风和下雨等自然事物以及狩猎、畜牧、耕种、建筑、祭祀、骑马和打仗等社会现象,可谓取法自然、悦情健体。(2) 游戏时间强调不同时节进行不同游戏,以促进健康和发育,如明朝地方志《帝城景物略》中一童谣所唱: “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清,放空种; 杨柳儿发芽,打拨儿; 杨柳儿死,踢毽子”。(3) 游戏伙伴关系更多表现为非对抗关系,追求“蛮劲而不粗俗,情溢而含蓄内向”,以多人集体游戏为主,更多体现幼儿之间沟通、协调、配合或对比,区别于现代器械游戏体现幼儿与器材之间的相互关系。
(4) 游戏成分构成融竞技、娱乐和戏曲为一体,既包含了知识与技能,也包含了态度和品性,以戏曲为特色的元素多样性是其重要特征。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内容及形式丰富多样,其功能同样表现为多样性。不同游戏分别发展幼儿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以及力量、速度、耐力、协调、反应、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例如,丢手绢、警察抓小偷等发展幼儿奔跑能力;跳皮筋、跳绳等发展幼儿跳跃能力; 掷沙包发展幼儿投掷能力。幼儿身体素质培养是其成长过程中运动能力发育的保障,其中,骑马通过负重发展幼儿下肢动态力量及耐力; 滚轮胎、手推车、抬花轿发展幼儿上肢力量; 拉大锯发展幼儿腰腹肌力量; 警察抓小偷和丢手绢发展幼儿速度素质; 跳绳发展幼儿心肺耐力素质; 拍手背发展幼儿反应素质; 大鱼网、剪子石头布、跳竹竿发展幼儿灵敏素质; 炒黄豆、骑马、荡秋千、两人三足、滚铁环发展幼儿协调性素质; 拉大锯发展幼儿柔韧性素质。在不断探索实践过程中发展出如走平衡(走花坛边缘、走长城) 等传统游戏的衍生形式以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以上游戏大多配有戏曲形式的唱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既发展了身体素质,又激发并培养了音乐艺术兴趣。其群组性加强了幼儿间的沟通,提高了幼儿的协调与合作能力,减少或避免了器械游戏所导致的个别幼儿缺乏与人沟通的兴趣与能力,进而出现孤僻和自闭的风险。
(二) 田径及球类游戏对幼儿发育的影响
幼儿的田径游戏特点表现为: (1) 游戏器材颜色鲜艳、造型独特,具有极强的参与吸引力。(2) 器材设施质地由金属改为安全性更高的泡沫或塑料材质,同时以圆角和圆边取代尖或棱角、边以提高幼儿参与的安全性。(3) 活动不受场地限制,其便利性和灵活性使其更利于在场地空间较小和条件较差的幼儿园开展。 (4) 活动方式以“走、跑、跳、投”为主,利于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身体本源素质,为开展其他运动项目奠定较好的身体基础。(5) 游戏形式简单,使其具有更大变化空间和衍生形式,幼儿教师易于掌握,同时为幼儿教师再创造提供更大空间。国际田径联合会开发出适合7 - 12岁儿童开展的田径游戏项目,以此为参照依据,根据本地区项目发展的特点与特色开发幼儿田径游戏将成为未来幼儿游戏教育的发展趋势,并为幼儿基础身体素质的开发与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球类运动是发展幼儿身体协调性与控制能力以及手眼(单双手拍球、传接球、滚球、抛球:抛高、抛准、抛远) 、脚眼(脚传接球、毽球、脚踢皮球: 踢远、踢准) 、身眼(顶气球: 头身顶球过绳) 、配合(双人背夹球赛跑) 协调的有效手段,同时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力量。依据项目特点及幼儿身体发育特点确定适合开展的球类项目,定期定量进行游戏对幼儿整体协调能力及小肌肉群力量发展有明显效果。
(三) 大型器械游戏对幼儿发育的影响
器械游戏器材包括单一内容的独立器械和大型组合器械两种类型。例如: 蹦床、滑梯等为独立器械游戏器材,此类游戏是以培养和树立幼儿的自信与胆识为重点,以发展和提高幼儿的综合身体素质为目标,强调自信心培养的运动项目。将钻、攀、爬、滑、跳、平衡走多项运动能力培养的器材有机的连接在一起组成一组游戏器械是大型组合器械,此类游戏能培养与提高幼儿多项运动自信能力,同时发展幼儿的运动持续性和耐力,对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以上两种游戏的特点决定其缺乏对幼儿之间沟通、协作、帮助的人与人关系的体现,需要通过具有群组性特点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补偿,以达到体育游戏教育目的。
二、体育游戏对幼儿心理发育的促进
幼儿心理发育健康与否是人们更为关注的课题。幼儿对一些具体的、感兴趣和喜爱的事物,在自然的自发的、不需要目的性的控制情况下,容易认识。设施种类繁多的游戏内容,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及自身探索和动手操作来增长知识和积累经验,促进心理发育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幼儿体育游戏作为幼儿心理教育的非主渠道却显现出较好的教育效果。简单易学的走跑跳投等田径及球类游戏能有效树立自信,独立器械游戏在提高走跑跳投难度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运动自信,进而演化为自信心,同时锻炼幼儿的胆识与魄力。长时间坚持同一种游戏锻炼以及同一种游戏进行较长时间的练习,能有效发展幼儿意志品质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在传统体育游戏及现代的多人同时游戏的项目中更多的发展和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相互关注与帮助能力。在一项对大连市HYL 幼儿园的69 名4 - 6 岁幼儿的利他行为促进作用研究中得到情境启动下的体育游戏对4 - 6 岁幼儿的帮助行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幼儿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为其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为特色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增加和促进了幼儿良好情感的体验,减少了不良情绪的产生。
三、体育游戏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促进
幼儿社会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幼儿逐步了解社会关系,获得社会经验,掌握社会规范而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即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系统而全面和持久的交往关系起源于幼儿园,有目的有方法的幼儿社会适应教育同样源自幼儿园。
幼儿的交往是生长发育和个性发展的基本需要,是个体社会化的实现途径。体育游戏中包含很强的社会交往成分并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集体交流环境,应该说体育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之一。体育游戏中同伴之间的交往活动是促进他们早期社会性行为的重要契机。体育游戏为幼儿创设既合作竞争,又相互鼓励,彼此理解的环境,体验不同角色的乐趣同时逐渐摆脱早期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进而提升幼儿理智和道德观念并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观念,从而提升幼儿的小群体适应能力。体育游戏不但促进了幼儿多维度社会适应的能力,而且通过观察发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社会行为发展存在关键期,因而要求幼儿教师在开展体育游戏实践过程中注意关键期的把握,以及选取有针对性体育游戏以更好的促进幼儿在关键期内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幼儿体育游戏对幼儿身体发育、心理发育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促进作用明显,不同年龄段幼儿社会行为发展存在关键期,不同年龄段运动能力优势表现不同,不同年龄段心理发育呈现明显不同趋势。
幼儿园要广泛开展幼儿体育游戏以促进幼儿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发育以及运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发育关键期和不同趋势选取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项目或合理搭配体育游戏项目以更高效的促进幼儿的发育和成长。